
张晓宁、尚煜、刘菊作教学经验分享

能源学院李乾龙作教学展示

安全学院杨若辰作教学展示

管理学院夏芃作教学展示

理学院王敏作教学展示

教学沙龙活动现场
为进一步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、夯实教学基本功,助力教学改革与发展,11月18日下午,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学楼217举行2025年入校教职工、“好学”“力行”博士后岗前系列培训——教学沙龙活动,活动邀请了北京市教学名师、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张晓宁教授,北京市教学名师、管理学院尚煜教授,以及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奖者、理学院刘菊副教授作教学指导及经验分享。全体新教工和“好学”“力行”博士后参加了活动,活动由人事处副处长、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赵蓉主持。
活动中,李乾龙、杨若辰、夏芃、王敏四位新教工代表,分别围绕《矿山充填理论与技术》《离散事件模拟及其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》《项目管理》《定积分的定义》开展教学展示。他们将课程目标、教学重难点与授课组织规划有机融合,展现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与良好的教学潜质。三位专家从教学设计、教学方法、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艺术等维度精准点评,给出了针对性的中肯建议,为新教工明确了教学提升的具体方向与实施策略。
三位专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,就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能力与新教工进行了经验分享。
刘菊结合自身参赛经验,围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的核心要求,从三大关键环节为新教工展开实践经验分享,为大家备赛提供清晰指引。第一,选题内容锚定“三要素”:她强调内容选择是备赛基础,需优先锁定三类核心方向:可设计直观演示、能结合行业前沿应用与自身竞赛成果、易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容,通过精准选材夯实比赛根基。第二,教学方法注重创新: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,巧妙融入课堂互动环节,并积极探索AI技术的教学应用场景,精准贴合赛事评分标准。第三,教案设计突出针对性:一份优质教案需做到“学情清、重点明、措施实”,要精准完成学生学情分析,清晰标注重难点及具体突破措施,确保整体逻辑闭环、细节扎实,完整展现教学思路。
尚煜分享经验时针对“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并转化为发展优势”提出了三点建议。第一,要主动把握校内教师基本功大赛、大创项目指导、各类教学建设申报等教学平台提供的机遇。这些平台与奖项不仅是展示个人教学能力的舞台,更是提升教学水平、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契机。第二,以优质课堂教学凝聚学生团队,教师的教学功底、亲和力与沟通风格是吸引学生参与项目、竞赛及报考研究生的关键,优秀学生团队又能反哺科研与竞赛成果,形成良性循环。第三,要立足学校能源矿业特色,将科研成果与行业前沿案例融入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,打造差异化教学优势,契合本科评估“特色发展”要求。尚煜强调,“教学绝非科研的‘附属项’,而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。”年轻教师须重视教学工作,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深耕,实现“教学促科研、科研助教学”的双向赋能,为职业长远发展筑牢根基。
张晓宁在活动中指出,如今课堂上面临着学生抬头率低、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,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、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适配度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。针对这些情况,教师需做好上课“三部曲”,即精心备课、用心讲授和课后反馈总结,以提升教学质量。首先,备课方面,要吃透教材,不仅要明确讲课内容,还要把握课程全局,处理好与前后课程的衔接。同时,要注重教案设计、板书与课件设计,突出重点,避免照本宣科,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。此外,还要了解学生特点,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;其次,课堂讲授方面,教师应教态端正,讲课富有热情和感染力,语言生动简洁、条理清楚。要注重动静结合,采用多种互动方式;最后,课后工作方面,要及时进行反馈与总结,记录讲课的优缺点并反思改进。同时,要认真批改作业,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还应积极与学生交流答疑,主动发现学生问题并帮助解决,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尊重关系。张晓宁鼓励新教工要热爱教育职业,秉持强烈的责任心,综合运用传统与新式教学方法,不断积累和打磨教学技能,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。
此次培训为新教工和博士后搭建了实用的学习交流平台,大家纷纷表示收获良多:不仅清晰认识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,更学到了诸多可直接应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,积累了宝贵经验。大家将把所学所悟积极融入今后教学实践,持续精进教学能力,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。
赵蓉在主持活动时指出,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,而站稳讲台,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与立身根基——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前提,更是师德师风的具象体现,是赢得学生尊重、实现教育价值的核心所在。站稳讲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周期长、需逐步精进的渐进过程,希望新教工在实践中持续学习、积累经验、磨砺技能,稳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,在讲台上深耕不辍、绽放光彩。